近日,我院成功開展了數例血管內超聲(IVUS)指導下零造影劑心臟冠脈支架植入術,成為省內甚至國內罕有的介入術式,更是河源和粵東北地區唯一掌握此類技術的醫院,奠定了我院心血管內科在此區域的心血管介入治療的領先地位。
患者中青年男性,因“反復胸悶、氣促半年,再發加重3天”入院。此前曾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腎內科入院治療半月余,診斷為“慢性腎功能不全(CKD5期)”,因患者堅決不同意透析治療,給予積極護腎利尿治療,病情好轉后出院。今次入院肌酐368umol/L、NT-proBNP>10000pg/ml,心肌梗死特異性蛋白肌鈣蛋白>5ng/ml,綜合各項指標及臨床表現,診斷為“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慢性腎功能不全”,建議患者行急診冠脈介入手術,但患者強烈抗拒介入,擔心造影劑加速腎功能惡化而透析。患者病情危重,胸悶胸痛反復發作,滿頭大汗,急性心衰再次加重。面對如此危重情況,心內科介入團隊決定給予IVUS指導下零造影劑冠脈介入治療。此術式僅在國內較大的心血管中心少數專家在平診時開展,難點在于不僅對冠脈的走形與變異、導絲導管的個人手感、而且要對IVUS的讀圖與掌握及介入治療時的“眼力”要求極高。更何況是患者目前病情危重且急性心梗發作,更增加了對術者及團隊的嚴峻考驗。在心血管介入團隊楊德光主任及萬槐斌主任多次與家屬溝通勸說無效的情況下,患者危在旦夕。為了搶救患者的生命,醫護人員再次跟患者本人建議行IVUS指導下零造影劑介入治療,患者才欣然接受。
一切準備就緒,患者急性心衰嚴重,平躺一會兒就明顯氣喘和血氧進行性下降至90%以下,心血管介入團隊緊密配合,穿刺、導管導絲準確到位、IVUS快速檢查并準確判讀、快速在左冠狀動脈兩只血管兩處病變支架植入,整個過程一氣呵成,血流恢復,并“0”ml造影劑,最大程度的預防了造影劑所致的造影劑腎病發生及進一步的腎功能損害,術后當晚患者心功能快速恢復和病情穩定,近期已出院。
此外,心血管介入團隊已成熟開展數例“零”造影劑或極少造影劑IVUS指導下的冠脈介入手術,已成為腎功能及心功能不全患者預防或減少造影劑腎病及心衰加重的選擇之一,成為本區域此類患者的福音。心血管內科已常規開展血管內超聲(IVUS)、光學相干斷層成像(OCT)、冠脈內壓力儲備分數(FFR)等冠心病影像和功能學基礎上的精準介入治療,讓患者在病情需要的時候獲益最大并減少誤診誤治。我院心血管介入會不斷攀登高峰,成為名副其實的區域心血管急危重癥救治中心和介入中心!
造影劑腎病(CIN),又稱造影劑急性腎損傷(CI-AKI)是由于使用含碘造影劑而引起的急性腎損傷,發生在使用造影劑后48-72小時,期間血肌酐水平升高或相對升高25%以上,且除外其他因素就可確診。隨著現代診療技術的發展,碘造影劑的使用越來越頻繁。隨著接受造影檢查(如增強CT)和介入手術(心臟支架手術)的患者不斷增加,造影劑腎病的病人不斷增加,已成為介入影像科醫師、心臟科醫師和腎臟科醫師共同關注的問題。
在普通人群中,造影后出現造影劑腎病很少見,發病率小于1%。在患有慢性腎衰患者和糖尿病患者中造影劑腎病的發生率卻高達10-30%。對于慢性腎衰(eGFR<60)合并蛋白尿(>1.0g/d)的患者,使用造影劑后造影劑腎病的發生率更是驚人,竟然高達62%。因此慢性腎衰(血肌酐升高的患者)和糖尿病患者需引起重視。對于醫生來講,也要充分考慮到此類患者的巨大風險。
1)如果允許,盡量少用造影劑。比如可以選擇使用普通CT、超聲、MRI替代增強CT檢查。
2)使用低劑量的造影劑,用好的造影劑(低滲或等滲的非離子型造影劑)。
3)避免同時使用可能有腎損傷的藥物,包括非甾體類抗炎藥(止痛藥)。
4)如果沒有禁忌,可以水化補液。補液可增加腎血流量,減少腎血管收縮,縮短造影劑在腎臟停留時間,改善腎小管中尿酸流量,減少管型形成。